330 台灣桃園市桃園區桃一街52號2樓
0919334104
我的兩位古琴老師 (一)-孫毓芹先生
第一次對孫毓芹老師有印象是在七十六年南海路藝術館和真琴社的演奏會上,我帶著六歲及八歲的兩兒子去聽演出。進場時,孫公正在與人寒暄,見到我帶著兩小孩,孫公又驚訝又高興的摸著他倆的頭笑著說:「哈哈!!這麼小就來聽古琴啊!」
過不久,因當時經營一小樂器廠,經陳國興的引薦,進而協助孫公製作古琴岳山,護軫,冠角,龍齦,絃眼木條等配件。又因內人甚喜古琴,一有空即帶著兩小兒往溫州街孫公家跑,纏著要跟孫公學琴,小孩去台大運動場玩棒球,我倆則在孫公家打混,閒聊,聽琴。
孫公家常有朋友,學生,訪客出入,一進門就可看到一著唐衫或長袍的和藹老者,正在下棋或品茶或聊天或教琴。孫公非常健談,又見聞廣博,既風趣,更愛抬槓,常常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每次出去吃飯,幾乎都是孫公付錢的,他的口頭禪是:「這次我請,下次讓你們請!」
孫公的棋,跟我一樣的不太好也不太差,太好了讓人毫無拚搏餘地,太差了又使人一無興致,是個好的下棋對手。孫公的書法,線條粗細錯落交替, 墨色則濃淡輪相輝映,充分呈現出他率直天真的本性,其書法風格可謂之是獨一無二的。孫公的詩,更是真情流露,毫無做作嚼文之態,令人不能不受其打動。孫公的琴,發之心,形之聲,毫無塵世競逐之音,但又充塞著普照大地的溫熙之心,此正是孫公將琴社命名為和真琴社的用意,也是我現在想努力追求的境地。
七十九年大年初二回娘家,吃完中飯返家時順道到孫公家拜年,摁了門鈴,等了半天,纔見老師辛苦的來開門,原來是感冒,氣喘老毛病又發作了。由於我從高中就開始接觸導引,已能掌控點氣感,孫公又學過打坐,練過氣,經過老師的同意,他盤坐在前,我盤坐在後導氣幫他舒緩氣息。之後,內人弄好晚餐,就帶著兩小兒回去,留下我過夜陪孫公。這是我跟孫公單獨相處最長的一次,其間,他問我對古琴的看法,對某些彈琴者的看法,告訴我魏晉時稽康要跟孫登學琴,孫登為何不教他,拿畫冊給我看,問我對某些畫的看法,告訴我彈琴必須要有文人的胸懷,文章詩詞書畫亦然。
今年是孫公百年誕辰,跟老師相處的那些時光始終深印心中,老師雖已不在,但仍在引導我往古琴音樂,文人音樂繼續前行。老師雖已不在,但仍然是我終生的導師!
二〇一五、於土城瀛洲琴社
我的兩位古琴老師 (二)-梅曰強先生
民國八十五年五月,由北市國主辦,郎毓彬製作,舉辦了一次最盛大的古琴演奏會,邀請七位琴家來参與,我的任務是到桃園機場去接尚未到來的梅曰強老師。下午兩點多,我和內人就趕著到機場去接機,沒想到飛機慢點,延遲到五點纔到達,當我倆正著急著尋找從未謀面的梅老師時,見一著西裝,滿頭汗,四處張望,一臉焦急的長者,連忙上前詢問,果正是梅曰強老師,刻不容緩的立即飛奔台北,趕赴晚上七點的古琴雅集。
回到台北時,雅集剛開始不久,李禹賢老師正在談他琴曲風雲際會的打譜經過,接著是有如老僧入定的鄭抿中老師彈奏岳陽三醉,瀟灑活潑的謝孝苹老師彈奏秋塞吟,流暢如歌的陳長林老師彈奏龍朔操。當輪到梅老師彈奏山居吟時,一聲聲的琴音,幻化成的一片片景象:那高低崎嶇的山路,踏著顛撲上下的步伐,迎面而來不斷變化的景色,悠閒恬靜的山居情境。音樂竟然可以形塑出如此豐富的情景,簡直有如生花妙筆啊!應大家熱烈的要求,梅老師再彈了他所擅長的梅花三弄,那一幅幅畫面,遠景的,近景的,動態的,靜態的,再次生動的在我腦海裡映現。所謂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令人讚賞!而如此的如詩如畫的音樂更是令人讚嘆!
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若狂。當年七月,我與內人就等不及的排除一切雜務,飛往大陸找梅曰強老師學琴。我們先飛到南京機場,梅老師去接我們,再一起坐長途巴士到揚州。那時梅老師剛從南京搬到揚州東關街剪刀巷不久。開門見山的我跟梅老師表明想學梅花三弄及山居吟,但因梅花三弄的譜梅老師尚未整理出來,所以就以傳統的方式,梅老師示範一小段,我學一小段,驗收糾正後再進入下一小段。經過每日八小時以上的學習,七日間終於將整首樂曲背下。之後,每年我都至揚州兩三次,拜訪梅老師以及學琴,也因此認識了斲琴大師馬維衡先生,進而建立深厚的交情。
梅老師為人率真,有錢則請學生上館子、喝咖啡,沒錢則在家親自下廚、泡茶,外省來學琴的學生,供住供吃回家還供車資,故雖時有進帳,但始終身無分文。梅老師亦擅書畫,尤其喜歡畫梅,幾年下來很珍貴的收了梅老師二十幾張的畫。
古琴音樂,尤其是傳統的文人古琴音樂,有如傳統文人的文章一樣,必須有想呈現的內容,必須有起承轉合的架構。在未遇到梅老師之前,我總覺得未能將心中的構思完整的從琴曲表達出來,就有如空有滿腹的想法卻寫不出一篇好的文章,原來是我懂的彈奏手法太少,就如同,會的詞句不多,那能寫出好的文章。這輩子,很幸運的遇到兩位古琴老師,孫毓芹老師帶領我進入文人的古琴音樂世界,梅曰強老師教導我完整的彈奏手法,方能讓我在古琴音樂中,上下古今,悠遊天地。感謝兩位老師!!感謝上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