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洲琴社

330台灣桃園市桃園區桃一路52號2樓

瀛洲琴社桃園教室  0919334104

220新北市板橋區館前西路207號10樓

瀛洲琴社板橋教室  0939429207

​

  • 首頁

  • 古琴起源

  • 學琴札記

  • 利貞水墨畫

  • 古琴入門

    • 琴譜演進
    • 構造位置
  • 南管曲

  • 我的兩位古琴老師

  • 我的古琴老師梅曰強先生

  • 老琴辨

  • 琴曲錄影

  • 琴曲錄音

  • 琴曲賞析

    • 古琴打譜
  • 書論

  • 琴曲

    • 秋江夜泊
    • 春江晚眺
    • 空山憶故人
    • 石上流泉
    • 醉漁晚唱
    • 白雪
    • 流水
    • 梅花三弄
    • 洞庭秋思
    • 秋夜讀易
  • 新聞活動

    • 利貞水墨畫展
    • 雅集活動
  • 關於我們

  • 副本 琴曲錄影

  • 副本 琴曲錄影

  • 副本 琴曲錄影

  • More

    Use tab to navigate through the menu items.
    • facebook
    • youtube
    • instagram
    • linkedin
    尷尬的十二平均律

    為何管絃樂團一般的編制沒有鋼琴?因為鋼琴的音高是固定的,無法挪移.
    十二平均律在常用的三和絃中,是無法完全和諧的.尤其是大三度差十四音分.
    挪移十四音分,管樂可靠角度及氣流移動,弦樂更沒問題,只有鋼琴完全沒輒.
    所以十二平均律,是一種為了方便轉調,而犧牲和聲的律制.

    專業琴家與文人琴家

    專業琴家者手多於心,文人琴家者心多於手。
    有手無心,童子讀經。有心無手,不知所云。
    心手合一,然後文質彬彬,彈琴最終境界也!

         音樂與繪畫

    繪畫是靜態的,畫面整體明確,故必須注意布局及構圖。但一般都失之於細節的太過隨便,以及手法的太過不足,尤其是中國的水墨畫。
    音樂是動態的,當下細節明確,故一般都只聽到細節的處理。但大都失之於整體的破碎,以及沒有起承轉合的樂思,尤其是標題音樂的古琴。

         甚麼是音準

    只有好不好聽, 沒有音準不準的問題.
    所謂的音準,必須先有一標準.如果以泛音自然音階為標準,則十二平均律是不準的.如果以十二平均律為標準,則自然音階及五度相生律是不準的.
    大三度的距離,五度相生律是最大的,十二平均律次之,自然音階最小.我們取音時,當只考慮哪個距離音樂最好聽,而不在意用哪個律.

         什麼是藝術

    人為的美感呈現稱之為藝術.
    藝術是必須能夠再現的,否則是老天附體參與的.
    當你充分掌控創作時思緒及手法的流程,你必然是能夠再現的.
    藝術是必須有思惟的。
    他人書畫的臨摹,或音樂的再現都只是技藝而已,除非是另有風格的呈現。
    同樣的,只有標新立異,沒有任何思惟立意的作品,亦只是一種遊戲而已。

     文字語言與音樂語言

    文字語言
    文字語言是抽象的,但因它的意義是經過定義的,也就是約定俗成的.透過學習人們就能熟練的表達以及了解他人的表達.
    音樂語言
    音樂語言也是抽象的,但無約定俗成.
    人心對音樂的感受是天然的,尤其是律動,人們只要聽到規律的節奏就會自然的搖擺起來.
    音樂語言可包括旋律、輕重緩急、律動、音色在人們心中所造成的感受.
    但因人們不以音樂語言溝通,也沒共同定義過,故相同的音樂對人們常有不同的感受.
    理論上文章所能呈現的抒情.寫景.敘事,音樂也都能夠.只不過文章的媒介是文字,樂章的媒介是音樂.

     神奇秘譜的調稱

    宮商角徵羽五調,皆正調調音.
    其他須調絃者,皆另有調名.

    如:緊五絃者蕤賓調,緊二五絃者楚商調.

    宮調,正調調音.相對音階5612356,三絃為1 , 收一三絃七徽泛音
    商調,正調調音.相對音階1245612,一絃為1 , 收一六絃七徽泛音
    角調,正調調音.相對音階5612356,三絃為1 , 收七絃六二按音及三絃七徽泛音
    徵調,正調調音.相對音階2356723,四絃為6 , 收二四絃七徽泛音
    羽調,正調調音.相對音階5612356,七絃為6 , 收二七絃七徽泛音

     

         琴歌與琴曲

    有詞的稱之為琴歌,以文字語言呈現其意涵,音樂只是隨著語言的腔調而進行。
    無詞的稱之為琴曲,如同文章一樣有標題,以音樂語言鋪陳其情境,可寫景,抒情,亦可敘事。
    琴歌意涵的載體是文字語言,琴曲意涵的載體是音樂語言。

       吾日三省吾身

    彈琴時是否心無雜念
    酒後言行是否與平常如一
    夢中是否清醒
    彈琴,喝酒,睡覺是吾每日必作的三件事.

      現代版的混沌開竅

    混沌開竅(莊子內篇應帝王)
    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
    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混沌之德﹔
    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
    絲絲入扣的笛聲,氣韻流動的三絃,融合管絃的笙簧.
    擴增為熱鬧的民樂伴奏,加上隨意拈來的,不搭的過門.
    柔美,悠雅,細膩的崑曲唱腔,終將因之而變易.
    此為現代版的混沌開竅.祈望南管切勿步其覆轍.

            瞎子摸象

    幾個瞎子摸象的身軀,各自以為摸到的是大象的整個形狀.
    然宇宙是無限的,我們同樣也無法窺其全象,我們只能以當下的立場與角度,以當下論當下.

       混淆視聽新解

    現代人喜歡去看音樂會,去聽音樂會時友人常以為我睡著了,其實我是專注的閉目聆聽


    有一古琴老師,某日接到一電話,從對方傳來一甜美聲音,“老師您是否有教古琴?”“有的!有的!……那我到車站接妳”老師到車站後眼睛四下搜尋,怎麼就是找不到像似要學琴的美女,過一會兒,身後一甜美聲音“您是古琴老師嗎?”轉身發覺是旁邊一老婦在跟他說話“呀!…原來是妳啊!…”
    音樂的好壞是用聽的,人的美貌是用看的!

    但識琴中趣  何勞弦上聲

    《晉書·隱逸傳·陶潛》記載說陶潛「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可解釋為只要心中能感受到彈琴的趣味,沒有弦上的聲音亦無妨.
    但也可引伸為:如果心中不能感受彈琴的趣味,那麼弦上的聲音亦沒有意義.
    至於陶淵明會不會彈琴,附上兩首他的詩作,大家各自去判斷.
    《笞龐參軍詩》衡門之下 有琴有書 載彈載詠 爰得我娛 
    《和郭主簿詩二首》藹藹堂前林 中夏貯清陰 凱風因時來 回飆開我襟 息交遊閒樂 臥起弄書琴 
    ps.《晉書》,中國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齡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

    音樂的三層次

    首先是純粹的音樂本身
    包括:節奏、音高、音色、強弱、速度、、曲式
    其次是能使人們感受到的情緒
    如:優美的、快樂的、憂傷的、雄壯的、柔和的、寧靜的、搖曳的
    第三層面是畫面、情景、情境
    使用音樂手法、音樂語言令人們感受到畫面、情景、情境
    有如文章之可:抒情、寫景及敘事